“你好,外卖,你要的书到了!”疫情以来,“图书外卖”成为新场景。不仅实体书店加入外卖行列,今天,上海人民出版社上线美团外卖,成为第一家做外卖的出版社。上午,新店“开张”,下午就接到了第一单,有读者买走了推荐位上的《舌尖上海:南京路上老味道》。
上海人民出版社在福州路上的“邻居”上海外文书店3月已入驻美团外卖;中版书房长宁店恢复线下营业前,先在饿了么上线;外卖平台上还能找到言几又、钟书阁等民营书业,在上海拥有最多书店网点的新华传媒目前也在洽谈外卖业务。
但就像不少网友所讨论的:比起各类餐饮、生活用品、医药等高频消费品,图书相对低频,并非“刚需”;不打折的书价与有限的覆盖范围更是外卖图书的“痛点”。图书外卖的路,走得远吗?
解决“痛点”,差异化许是突破口
“疫情之下,实体书店销售受到很大影响,对出版社而言,扩大销售渠道也是一种‘自救’。”目前,上海人民出版社在美团外卖上线的图书约30种。其中,既有《人生的智慧(叔本华系列)》《上下五千年(彩图珍藏版)》等长销书,也有《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黑泽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等新书和契合当下热点的《医学史(第二版)》《人间世》等战“疫”书籍。“未来我们希望扩展到100种左右,并保持随时更替。”上海人民出版社项目负责人柴畅告诉记者,在外卖平台卖书相当于开辟了一条新跑道。这之前,人民社已开通自营有赞商城、微店等渠道。
从书价而言,外卖难以与电商相较。就连人民社开通自营有赞商城等网店项目时,也打出过“全场图书七折包邮”优惠。而图书外卖不仅基本全价,还要支付骑手费用。从覆盖范围来说,外卖配送一般在方圆数公里之内,销售效率并不高。
“的确是试水,我们先把通路打开,再拿出更多新玩法。”柴畅认为,针对图书外卖场景在消费端和销售端的劣势,差异化或许是突破口。“人民社去年推出了自有文创品牌‘逗好’,外卖图书的包装就会用之前的文创包装。我们也会考虑在外卖中藏一些小惊喜,或许是与下单图书相关的小文创,或许是这本书的编辑手写的小纸条,这是在其他渠道购书不会得到的暖心定制。”
更值得期待的“差异化”是在外卖平台上线的定制书,比如签名本、特装本、毛边本等。至于外卖范围,“跨界合作”或许是一种思路。这之前,人民社的读书会内容已在亚朵酒店的客房里“上线”。未来,城市中的酒店能不能成为图书外卖的出发点呢?
盘活资源,内容与其他行业结合
“有些顾客对书的价格不太敏感,需要触动的是他们在生活中购买的动机。把商品放到有效的读者眼前,这一点在外卖平台上比较重要。同时,在外卖平台买图书、买文具不失为一种新鲜的体验,这种新鲜的感受也是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上海中版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佩英介绍,3月底上线以来,中版书房饿了么订单中,《新华字典》和四大名著套装最受欢迎。“中版书房长宁店的定位就是为周边社区提供文化服务,与外卖场景在目标用户、商务属性上有交集。”
上海外文书店总经理顾斌坦言,目前外卖图书距离所谓“流量”爆款,还有很长的路,“先把店开起来,运营一段时间后,我们也会根据周边客群兴趣灵活调整书目、推出个性化服务”。钟书阁绿地缤纷店店长朱兵认为,外卖图书要突破瓶颈,除了一方面与外卖平台合作,尽量压低图书配送成本外,还要有一些独家渠道的图书,比如书店与出版社合作出版定制书。
在人民社所在大楼,一个由闲置办公区域改造的仓库已经准备就绪,专门应对外卖图书的仓储与发货。“书业从业者有很强的危机感,我们的办公楼里除了货仓,还多了直播间,未来是不是还要有为知识付费内容准备的演播室?”柴畅说,“疫情启发我们,不能放弃任何线上渠道。出版的长项是内容,内容与其他产业结合的能力很强。如何盘活资源、各取所需是我们一直在开脑洞的。书业与其他行业的结合,或许只有想不到,没有不能去做、去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