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017660909

找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着力点

   2024-11-06 3 0
核心提示:近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自觉选择。    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将中华体育精

近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自觉选择。
  
  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将中华体育精神有机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能够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体育教学的活力和质量,助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及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内驱力。
  
  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项涉及多维主体、环节及要素的系统性工程,应突出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教育教学为手段、以运动实践为桥梁、以环境创设为依托、以督导评测为保障,多措并举,切实提升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流畅性、契合度与效能感。
  
  1
  
  以学生发展为导向
  
  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基本导向,围绕学生的体育学习及运动实践需求组织和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道德修养的涵育、规则意识的培养和精神意志力的塑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开展中华体育精神的教学式融入,首先应充分考虑中华体育精神内涵、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契合性,找到三者之间建立教学关系的联结点。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明确中华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重要性,同时还能确保中华体育精神通过教学转化通路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身心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可穿插讲解中华体育励志故事、介绍为国争光的体育人物等,使学生自觉将体育实践活动与爱国主义、民族复兴联系起来,进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再如在物质充裕的大背景下,学生欠缺奋斗精神和团结意识,教师可通过讲述中华体育健儿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人生理想,形成良好的集体合作意识,激励他们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2
  
  以教育教学为手段
  
  中华体育精神具有较强的时代适应性和代际传承性。中国体育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红色基因和底色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坐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融入中华体育精神的主渠道,应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将中华体育精神的红色基因内化为课程体系的常态内容,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使之更加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的时代性需要。在进行教学化处理时要避免生搬硬套和强行灌输,而要结合特定的体育教学内容,使中华体育精神的感召、凝聚、激励的本质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塑造出学生个性化的体育精神世界。同时,要运用现代化的多元教育教学手段,使中华体育精神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和类型在体育教学中展现,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丰富的、深刻的精神感悟和体验。
  
  3
  
  以运动实践为桥梁
  
  中华体育精神来源于万千中华儿女奋力拼搏的体育实践,因此带有天然的体育基因与鲜明的实践属性,与体育与健康课程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结。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过程中,若失去运动实践的牵线搭桥,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将成为无根之萍、无本之木。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优势资源,中华体育精神自身具备完整的内容谱系。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将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贯穿于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练、赛”全过程之中,让中华体育精神在运动实践中强化其在价值引领、品德涵养、情感塑造与精神磨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运动实践是体育课程的核心载体,其本身具有身心层面的挑战性,往往需要学生在承受较强的生理和心理负荷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这也是体育教学的特质之一。运动实践作为传承中华体育精神的桥梁,需要学生脚踏实地地苦练运动技能,感受体育学习带来的身体苦痛与心理愉悦的双重体验,当自己的运动实践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在中华体育精神的感召与激励下,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形成克服困难和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与风貌。
  
  4
  
  以环境创设为依托
  
  环境氛围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充分感悟中华体育精神的灵魂与魅力,不仅需要“显而易见”的知识灌输与技能展示,更需要“悄无声息”的环境渗透与氛围浸染。具体来说,需要把握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大环境与小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环境氛围创设方面下足功夫。
  
  一是要加强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教材、教具、项目、平台、资金等硬件设施层面的硬环境支撑,同时更要注重校园和班级体育文化氛围等精神文化层面的软环境打造。通过举办体育文化节,组织体育精神演讲会,张贴醒目标语、体育励志格言、体育名人海报等方式,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体育环境和班级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感受到中华体育精神的熏陶。
  
  二是体育教师既要关注大环境的变化,紧跟时事热点,尤其把握好奥运会、学青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绝佳时机,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的小环境,以身作则、躬行示范,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中,无私奉献、科学求实、拼搏进取,成为学生学习与感悟中华体育精神的身边榜样,无形之中影响和激励学生,使之自觉成为中华体育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播者。
  
  5
  
  以督导评测为保障
  
  完善的督导评测机制能够为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科学的监督指导与质量把关。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并非“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而是要追求可见、可评、可测的实际育人效果,让学生们能够在中华体育精神的感染下真正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与精神意志的成长。
  
  为此,一要注重督导评测方式的可操作性。应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将中华体育精神的具体内涵细化为可操作、可评估的教学目标,分层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制定、内容编排、方法选用、组织实施等各环节中,以环环相扣、层次递进、有序衔接的方式保障中华体育精神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实现全面融入、系统融入、有机融入,进而充分发挥助力学生健体强心、明德精技、育体铸魂的思政育人价值。二要注重督导评测方式的过程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感悟和内化这些价值观念,同时通过定期的课堂观察、学生反馈、自评他评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督、评价和调整,确保中华体育精神在不断“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融、以评促改”的实践推进过程中发挥出真正的育人效果。
  
  中华体育精神之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全面渗透与有机融入是一项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对中华体育精神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感悟,以“第一责任人”和“育人先锋队”的意识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运动训练、环境创设、督导评测的各个环节与各项内容之中,多维发力、多措并举、紧抓落实、久久为功,确保中华体育精神能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落实落地、显露实效。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快递行业暴涨:年轻人是便利,还是陷阱?

上一篇:

成都市青羊区:学校体育弥漫“生态”之美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