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虽然短暂,却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中学不断延伸“儒雅校园·生命教育”文化品牌,通过对课间教育的不断实践和改善,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载体、多平台的“微课间”活动板块,让全校师生在短短的课间内品鉴自然美、彰显运动美、体验文化美、绽放艺术美、探索科技美,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挖掘课间教育内涵
青少年是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要综合利用在校时间进行全方位培育。学校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不断加强课间教育顶层设计和一体化建设,推动课堂教育和课间教育循序渐进、有机衔接。
我们积极营造景点式的教育环境,创新组织启发式特色活动,真正让课间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段。学校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在环境创设方面不断加大教育教学配套设施的投入,升级教学硬件设施,配备了高标准的实验室、体育器材室、学生阅览室和音乐、美术、书法、舞蹈专用教室,建成了“四园四区一池”,即中草药种植园、盆景园、百草园、养心园、根雕区、石刻区、奇石林区、萌宠区和荷花池。特色教室和景点园区的建成让短暂的课间时间有了更多休息和活动的空间,真正实现了环境育人。
创新活动形式释放课间活力
学校充分开发现有师资、场所和资源,通过科学安排课间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精心组织课间运动。体育运动是课间活动的主要形式,既能较好地反映校风、学风甚至班风,更能体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针对大小课间不同的时间段,我们设置了微型运动项目,例如小课间的跳绳、沙包、踢毽子、手指操、眼保健操,大课间的广播体操、有氧运动、武术、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划定活动区域,领取体育器材,根据不同爱好开展各项运动,让他们在运动中锻炼身体、找到自信、得到满足。二是精心规划阅读赏析。学校在教室设立图书角、在文化长廊设立读书吧、在教学楼设立图书室,各类书籍共计10万余册,形成了处处有书、随处阅读的知识空间。同时开设微型经典诵读、飞花令等诗词接龙活动,组织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电视节目,让优秀文化融入课间。三是精心创办多样社团。为加强校园课间文化活动建设,学校创办了10余个以绘画、书法、艺术、剪纸、陶艺为主的学生社团,在文化长廊设置专区展示学生作品900余件,让课间的走廊充满艺术气息。学生们在学习之余拓展了自己的爱好,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面对挑战和坚持梦想。四是精心开展探索实验。建成校园科技馆,围绕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等学科收藏了近1000种展品和设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学校设立发明创作区、微型实验区,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累计制作机械模型、实用器具等作品780余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在课间开展科学微实验演示200场次,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理论知识、求证科学原理,不断增强其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强化应急管理保障课间安全
校园安全点多、线长、面广,呈现全链条、全场景、全覆盖的特点,课间时间更是学生安全事件多发时段。为精细课间安全管理,全力筑牢校园安全的坚固屏障,学校从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环境建设、安全行为规范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一是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利用课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切实提升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渗透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只有当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意识,才能在面对潜在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反应。二是夯实校园安全建设。加强对校园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操场、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的安全性。通过安装监控设备、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急救设备等措施,提升校园的安全水平。从严落实校门管理措施,学生在校期间严格封闭管理,看好门、管好人、管好物,禁止无关人员、车辆入校。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校园网格化安全管理,划分责任区域,明确责任教师。三是规范课间安全行为。规范学生行为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关键,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课间活动规则,例如,不在操场上做危险动作、遵守排队秩序等行为规范,并通过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传达,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加强课间安全行为的监督和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安全行为,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利用大课间时段开展模拟应急演练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营造校园内“人人讲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浓厚氛围。